- · 我校召开教师赴科右前旗扶贫支教座谈会[11/26]
- ·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11/26]
- ·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展示暨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11/26]
- · 新华社赴我校开展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11/25]
- · 廖祥忠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大学生体育记者训练营会议[11/25]
- · 我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获批延期四年[11/24]
- · 我校学生在2020年度“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喜获佳绩[11/23]
- · 我校举办第二届“声动金秋”朗读决赛暨颁奖典礼[11/20]
社交媒介写作的主体表达及其虚实之辨
作者: 韦小波
关键词: 网络主体 自振与共振 增补性现实
摘要:微时代的中国社交媒体中,微博的作者性较为突出.微博传播颠覆了既定的传播模式,从哲学维度观察而非仅从传播学角度,是探究线上全民写作实质的不同视角.在微博平台上的写作主体包含个体表达与集体认同的双重诉求;他们的“作品”,微博讨论和热点,往往是带有跨时空互文特质的语词合成品.对作者而言,微博写作是一种超脱日常的增补性现实,它开启了当下网络主体存在之真实的辩证之维.
上一篇: 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对外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 多元传播视角下的城市沟通:上海人民广场“可沟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