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召开教师赴科右前旗扶贫支教座谈会[11/26]
- ·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11/26]
- ·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展示暨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11/26]
- · 新华社赴我校开展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11/25]
- · 廖祥忠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大学生体育记者训练营会议[11/25]
- · 我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获批延期四年[11/24]
- · 我校学生在2020年度“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喜获佳绩[11/23]
- · 我校举办第二届“声动金秋”朗读决赛暨颁奖典礼[11/20]
数字艺术创作义务中止行为及其流行机理研究
作者: 马立新 [1] 李攀 [2]
关键词: 数字艺术 原子艺术 艺术创作 义务中止 精神权利
摘要: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在人工智能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这一机制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创作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但因为创作主体天然存在的对于权利/义务选择上的高度自由性而导致了较之原子艺术创作普遍且严重得多的义务中止行为,派生出大量的虚假艺术、致瘾艺术、黄色淫秽艺术和盗版艺术,对艺术接受主体的精神权利、自由权和知识产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构成了法理上的非义行为,亟须从法律上进行规范.
上一篇: 理念更迭与全球探望:新时期我国译制艺术发展论
下一篇: 论融媒传播时代综艺产品的转型升级与价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