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召开教师赴科右前旗扶贫支教座谈会[11/26]
- ·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11/26]
- ·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展示暨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11/26]
- · 新华社赴我校开展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11/25]
- · 廖祥忠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大学生体育记者训练营会议[11/25]
- · 我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获批延期四年[11/24]
- · 我校学生在2020年度“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喜获佳绩[11/23]
- · 我校举办第二届“声动金秋”朗读决赛暨颁奖典礼[11/20]
清末报刊与公共舆论的形成(1895—1911)
作者:郭文娟
关键词: 公共领域; 公共舆论; 民族主义;
摘要:近代报刊发达在戊戌前后,新的思想内容占据了舆论界,促成"公共舆论"的一些因素已经出现,但是报纸难脱官方的左右,报人仍存浓厚的"经世致用"的意识,"公共舆论"一些重要的要素尚未形成。1900年到1911年民族国家(Nation-State)成为中国现代公共舆论所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主题,"省界""业界""自治"成为建构现代国家秩序的基础。革命还是改良所形成的有力的"话语"竞争,保障了舆论的"公共性","公共舆论"的兴起才终于完成。
上一篇:列宁主义与苏区党报:中央苏区“新闻干部”对列宁报刊思想的理解与执行
下一篇:习近平全球互联网治理重要论述研究: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