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校召开教师赴科右前旗扶贫支教座谈会[11/26]
- · 张树庭副校长出席中国—东盟电视周视听传播峰会[11/26]
- · 我校举办学生党支部建设成果展示暨学生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会[11/26]
- · 新华社赴我校开展2021年校园招聘宣讲[11/25]
- · 廖祥忠书记出席北京冬奥会大学生体育记者训练营会议[11/25]
- · 我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获批延期四年[11/24]
- · 我校学生在2020年度“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大赛北京赛区喜获佳绩[11/23]
- · 我校举办第二届“声动金秋”朗读决赛暨颁奖典礼[11/20]
揭示、间离、反思:细论反身模式纪录片的观念和手法
作者:唐俊
关键词: 反身模式; 现实建构; 自我表述; 间离效果; 主观干预性;
摘要:根据反身模式(Reflexive Mode)纪录片的研究框架,使用文本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从构成条件、传播效果、价值诉求等方面对这一模式的观念和手法进行研究。反身模式纪录片旨在让观众了解作品建构社会现实的方式与过程,因此其对拍摄状况的揭示是有意图的而非偶然的,是"主观干预性"的而非"客观描述性"的。这类纪录片通常以第一人称的"自我表述"实现拍摄主客体间的视点转换,从而产生"间离"的审美效果,培养观众的自主意识,这与当今网络场域的接受语境相契合;在网络文化的助推下,一些艺术性"陌生化"手法不断出现,形成基于现实、更为张扬的发散性建构。反身模式的核心价值诉求在于:促使制作者和观众对所谓的"真实影像"及其手法进行反思,而非迷信客观复原的神话,注重通过坦诚的文本促进双方的协商。在摆脱形而上学真实性观念束缚的过程中,纪录片的思维空间和表现领域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