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计划,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于4月29日返回东风着陆场。25日,着陆场区组织所有搜救力量进行了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为迎接航天员回家做好准备。
4月25日10时许,地面搜救力量指挥车、搜索车、处置车、医监医救车等近百台车辆装备分多路向待命点集结。14时30分,在接到北京中心通报的返回舱落点坐标后,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精准降落在返回舱周围,按程序进行相关处置。邹洪亮表示,整个过程机组之间配合默契,达到了预期效果,也为下一步执行搜救任务树立了信心。
14时45分,地面分队抵达现场后,模拟开启舱门,抬送航天员出舱。搜救队员反应迅速、操作精细,确保出舱时机、舱外适应、转运护送等工作严谨科学、万无一失。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采用五圈快速返回方案,经历分离撤离、返回制动、自由滑行、再入大气层、开伞着陆等几个阶段,整个返回着陆过程将耗时约50分钟。目前东风着陆场各项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
东风着陆场是一片约为130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没有网络信号覆盖,卫星通信是唯一的通信手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卫星通信分队承担着返回舱着陆后的天线组装、卫通链路建立、图像和语音业务开通等工作。在返回舱着陆后的黄金十分钟内,他们要利用便携式卫通设备将现场画面第一时间传回北京指挥中心。
龙坤明介绍,东风着陆场地域辽阔、人烟稀少,非常适合飞船着陆。但通信基础条件薄弱,需要在现场架设卫通设备。队员们不仅要根据返回舱姿态选择合适的架设位置,还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体化主机、天线、摄像机电话等附属设备的组装。今年采用了无线通话模式,通过在设备中加装无线模块、配备专用手机,让航天员像日常使用手机一样,第一时间向大家通报乘组状态。
神舟飞船顺利回家离不开测控系统的精准护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大树里测控区以“多雷达接力”的模式追踪返回舱动态,作为地面跟踪的最后一环,这些曾保障火箭发射的“戈壁天眼”将以厘米级精度持续锁定飞船,为航天员铺就平安归途。
全刚解释说,在返回舱返回到100公里到10公里高度时,该设备实时提供航迹测量数据,能在8秒内完成180度转向,径向速度测量误差控制在0.02米/秒以内,能够精准获取高精度三维空间测量数据。技术人员对雷达进行了三次升级,不仅运算速度提升至毫秒级,还能追踪到返回舱从再入大气层到开伞后的实时动态。
测控团队的操作手练就了“手稳心定”的绝活,能够在一秒内精准捕获目标,并迅速判断数据异常。除了大型雷达,着陆区还配备了便携式光学设备,这些设备能在可视条件下辅助拍摄返回舱实况,在着陆瞬间为搜救队员提供第一手影像支持。李迎春表示,有信心也有能力圆满完成本次神舟十九号返回落点景象测量任务。
文字来源于网络。发布者:锦鲤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ndaicb.cn/4503.html